• 深圳自考网为学考网旗下网站,为考生提供深圳自学考试信息服务,网站信息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深圳省教育考试院www.eeagd.edu.cn为主。

自考热线:  0755-2322 4485

距2022年10月待定

距离2022年4月延期待定

所在位置:深圳自考网 > 行政管理(本) > 正文

广东省自考00320领导科学押题复习资料

2021-06-23 15:45:39   来源:深圳自考网    点击:   
   
  【导读】广东自考网针对考试难点,为大家整理出了领导科学的复习资料,仅供参考,如需要文件版的考生可加入考生交流群。

《领导科学》

考试-知识点押题资料(★机密)

  一、选择题(单选、多选)

  1.领导活动的产生与发展

  (1)领导科学研究的是人类领导活动。

  (2)领导活动是产生于人类的共同劳动和社会分工的。

  (3)与原始人征服自然的能力水平极低以及生产资料原始公有制相适应,那时氏族、部落成员之间是平等的关系,领导活动十 分简单,只能采取原始的集体领导方式,并常常与图腾崇拜结合在一起。

  (4)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小生产条件下的,主要凭借领导者个人经验、知识和才干的领导称为家长式的经验领导。

  (5)社会主义社会领导的本质是服务。

  2.现代领导发展的基本趋势

  决策工作专门化 (1)决策与执行分离的标志是“事业部制”的产生。

  (2)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总裁斯隆在“经理制”的基础上提出“集中政策,分截管理”建立“事业部制”,其实质是决策权与执行权的分离,即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的分离。

  (3)西蒙提出“决策工作专门化”的论点,即一切形式的领导,都专门从事决策,而不是决策

  的执行与操作。

  领导主体集团化 在小生产时代,政治上实行的是君主专制,“朕即国家”;经济上实行的也是专制的“家长制”。

  领导方式民主化 领导方式的民主化必然要求法治化。

  领导方法科学化 (1)遵循严格的程序。(2)运用科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

  3.领导科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兴起

  (1)领导活动实践,是领导科学产生的源泉。

  (2)20 世纪 30 年代之后,领导活动形成一门独立的科学。

  (3)现代西方领导理论的研究从此也取得了许多进展、大体上经历了特质理论、行为理论、权变理论、变革理论、魅力理论等 阶段,构成了领导科学产生与发展的丰硕成果。

  (4)领导科学在我国建立于 20 世纪 80 年代。

  4.领导科学的研究对象及领导本质

  (1)现代领导活动的矛盾、特点及其规律,领导的各个要素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规律就是领导科学的研究对象。

  (2)领导本质通过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表现出来。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应是领导科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5.领导科学的特点

  (1)综合性 (2)应用性 (3)社会历史性

  6.领导的属性与特征

  领导的属性 (1)自然属性:领导的自然属性的一般标志就是统一意志和一定的权力。

  (2)社会属性: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规定着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产品分 配方式,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集中表现为生产过程中的领导关系。这种由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和社会生产 方式决定的属性就是领导的社会属性。

  领导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并不意味着有两种领导活动,而是指同一领导活动的两个方面的表现,即领

  导的二重属性,其中社会属性占主导地位。

  领导认识的特征 (1)原则性。在我国,领导认识的原则性,主要是指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 政策,正确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超前性。领导是一种趋向未来的活动,总是建立在对世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所谓超前性,也可称之 为预见性,就是指领导者在决策、战略规划和确定发展方向等活动中,具有超前性的思维方式,能够比其他 人站得高、看得远,提高决策的准确性、战略规划和发展方向的正确性。他们的思想能够反映历史发展的趋 势,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

  (3)综合性。领导认识的综合性,就是指领导认识是一种多视角、多层次、多方面的知识的综合。

  (4)创造性。领导认识的创造性是指领导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形成新的概念和范畴,善于认识和把握 事物的本质规律。

  (5)系统性。系统是各个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具有一定功能的整体。领导活动是个多因素、多方面、 多层次的系统,包括领导者、被领导者、群体目标和客观环境等。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促进

  领导的发展。

  2

  7.领导的类型

  以领导的工作领域为标准 政党领导、行政领导、军事领导、企业领导等

  以领导成员为标准 个人领导和集体领导

  以领导的层次为标准 高层领导、中层领导、低层领导

  以领导工作的重心为尺度 以人为中心的领导、以事为中心的领导、人事并重式的领导

  以领导所拥有的权力和影响来源为依据 正式领导、代理领导、非正式领导

  8.领导的基础

  (1)所谓领导基础,是指领导活动赖以存在并发挥作用的根本条件。领导基础主要表现为一种综合影响力,而影响力是指能够 使别人服从或能改变他人思想、行为的力量。

  (2)领导者的权力来自两个方面,即由组织授予的外在权力和来自于领导者自身的内在权力。外在权力,即法定权力,或职位 权力;内在权力,即个人权力,包括威信威望、模范感召权和专长权、参考权等。

  9.社会主义领导的本质属性

  (1)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的领导本质就是服务。

  (2)领导的本质是通过领导属性表现出来的。

  (3)领导必须首先受教育说明领导要先当学生,后当老师。“教育者必须首先受教育”。领导者的工作方法应是“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10.领导者的本质

  社会主义领导的服务本质决定了社会主义领导者的性质和作用应当是当权者、负责人和服务员三位一体的有机统一。

  11.被领导者的本质和特征

  本质:社会主义社会的被领导者的本质是社会的主人。

  特征:(1)服从性;(2)受动性;(3)对象性;(4)源泉性;(5)不担任领导职务或担任较低领导职务。

  12.被领导者正确对待上级领导的要点

  (1)服从领导; (2)支持领导; (3)监督领导。

  13.领导的基本原则

  (1)统一领导原则

  (2)分层领导原则

  (3)系统整体原则

  (4)权责一致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各级领导者都应具备一定的职务、权力、责任和利益,并使它们相互一致,努力做到事有人管,管事有权,权连 其责,利益与成绩相关。职务与权力分离,就会使领导出现工作“虚位”。权力与责任的分离是官僚主义产生与泛滥的基础。

  (5)民主公开原则

  这个原则要求在领导活动中必须高度重视发扬民主;公开办事制度,公开办事结果,接受群众监督。

  (6)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

  14.领导观念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1)从根本上说,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是推动领导观念更新的原动力。

  (2)我国各级领导者的领导观念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第一,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备坚定的、鲜明的政治立场;

  第二,既要继承优良传统,又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既要摒弃或改变那些经过时的、错误的、落后的、腐朽的旧观念;又要树 立符合时代需要的正确的、进步的新观念;

  第三,既要有中国的民族特色,立足本国与当前,又要面向世界与未来,适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任务的需要。

  15.领导观念的重要作用

  领导观念影响和制约着领导工作的方向和水平,对领导活动的影响和作用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领导观念指导领导者的思维活动,制约领导思维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第二,领导观念决定领导行为和领导方式,影响领导活动的成败。

  16.领导者树立正确的、清醒的政治观念的基本要求

  (1)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2)要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3)坚持正确的政治观点(4)坚持严肃的政治纪律,保持敏锐的政 治鉴别力和政治敏感性。

  17.领导者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念的基本要求

  (1)对权利内容的正确认识。

  (2)对权利来源和性质的正确认识。

  (3)对权利行使原则的正确认识。 3

  (4)对权责关系的正确认识。领导者行使权力意味着承担相应的领导责任。领导责任通常指领导者履行工作职能的义务和行使 权力必须承担的后果。权力和责任是统一的,权力是进行领导活动的前提条件,是尽到责任的手段,而责任才是领导活动的真正属性和最终归宿,是领导活动的真正动力。

  (5)对用权监督的正确认识。

  18.法治观念的内涵

  所谓法治观念,是人们对国家法律制度的性质、地位、作用等问题形成的认识和态度。

  19.领导者树立科学的政绩观的基本要求:

  明确什么是政绩 政绩就是各级领导干部在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指导下所形成的施政积极成果。

  明确为了谁创造政绩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认为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

  明确看待政绩的标准 要用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

  明确怎样创造政绩 创造政绩的根本途径是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20.决策的概念

  (1)决策一般主要由决策者、决策目标、决策备选方案、决策环境、决策后果等要素构成。决策者即作出决策的个人和集体, 在决策系统内处于核心主导地位,是决策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

  (2)单方案选择在决策学中被称为“霍布森选择”。

  (3)一般来说,决策活动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①针对性,②目的性,③实施性,④选择性,⑤优化性。

  21.决策的分类

  (1)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和基层决策

  (2)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

  (3)最优决策和满意决策

  (4)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程序化决策又称常规型决策,是指行动中重复出现的例行的决策。非程序化决策,又称非常规型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偶然发生的或首次发生的新问题所进行的决策。

  (5)确定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和风险型决策

  22.决策的模式

  理性决策的模式 理性决策的模式是随着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而出现的,它首先被广泛地运用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决策中。现代

  决策理论的创始人赫伯特•西蒙提出了有限理性决策模式。

  渐进决策的模式 渐进决策模式是由美国的林德布洛姆提出来的。

  23.决策在整个领导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决策是领导者首要的基本职能。

  (1)任何领导工作都离不开决策。

  (2)决策是贯穿于领导过程始终的活动。

  (3)决策是领导者履行各项职能的基础。

  (4)决策的正确与否关系到领导事业的成败。

  (5)决策水平的高低是检验领导水平的一个主要标志。

  现代社会的变化,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对领导的决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整体中,往往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在这样的条件下,决策的难度更大了,决策的重要地位也更突出了,“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一着占先,全盘皆活”。决策水平的高低是检验领导水平的一个主要标志。

  24.科学决策的方法

  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称为专家预测法,在确定型决策中用得较多。 德尔菲法本质上是一种反馈匿名函询法。

  特点:第一,匿名性。第二,多轮反馈性。第三,最终结论的统一性。

  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又称专家会议决策法,或智力激励法。头脑风暴法是一种激发个人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运用这一

  方法必须遵循下列原则:①自由畅言。②强调数量。③禁止评论。④相互借鉴。

  试验决策法 是针对一些新出现而且重要的问题,在没有经验、不能确切评价各备选方案、无法对方案进行最优抉择的情

  况下采用的方法。

  25.决策的智囊系统

  (1)决策的智囊系统,是由各种专家组成的参谋咨询机构,它集中了专家们的集体智慧,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为决策提供 咨询意见和方案,帮助领导决策。

  (2)现代智囊系统具有集体性、科学性、相对独立性三大特点。

  (3)智囊团与领导者的关系是“多谋”与“善断”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而不是相互取代。

  26.对领导者抉择的基本要求

  (1)时效性;(2)民主性;(3)系统性;(4)合法性;(5)灵活性。

  4

  27.衡量人才的标准

  (1)人才的标准问题是领导选才用人的核心问题。有怎样的人才标准,就会有怎样的选才用人的路线。领导者只有从德才兼备 的人才标准出发,才能真正选拔到。人才,才能把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前进。

  (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将人才的德才标准具体化为“四化”,这就是干部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

  人才选举

  选举制 选举制是指通过群众投票表决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选举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种民主形式,也是民主选拔人才的一

  种重要制度。选举制较好地体现了选拔人才的民主性和法制性,是依法民主选拔人才的一种好形式。

  考选制 含义:考选制是指通过公开考试,根据成绩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一般采用笔试、口试等形式。

  优点:选用人才具有明确、客观、统一的具体标准,实行公开、公正、平等的竞争原则,使应考者能根据自身条件和 个人兴趣选择职业,用人单位能根据一定标准选拔所需的合格人才。对坚持德才兼备的人才标准,反对人才选拔过程

  中“走后门”的不正之风和个人说了算的一言堂,以及少数人凭印象取人的主观主义,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荐选制 荐选制也称推荐选拔制,是通过推荐的办法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荐选制在具体的操作方面表现为三种形式:一是

  自荐制;二是他荐制;三是群众推荐制。

  29.思想政治工作的方针

  (1)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做人的工作,其目的是要解决人的思想认识问题。

  (2)要解决人的思想认识问题,唯一的方针是坚持疏导。疏导是思想政治工作正确的方针。

  30.领导体制的含义与特征

  含义 (1)组织机构分担领导职能,提供领导职位,是领导体制的载体。

  (2)权力是领导的基础,领导体制的核心是领导权限的划分。

  (3)领导权限的划分是否合理直接决定着领导体制的科学性。

  特征 (1)根本性;(2)系统性;(3)规范性;(4)稳定性。

  31. 领导组织结构

  直线式领导结构 (1)金字塔式的等级垂直领导结构。

  (2)特点:统一领导、关系清晰、层级分明、责任明晰、行动迅速、效率较高。

  (3)通过自上而下的命令——服从关系,将一切权力集中在组织的最高层。

  职能式领导结构 美国科学管理之父泰罗提出

  复合式领导结构 也叫直线—职能式结构,由法国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总结并创建。

  矩阵式领导结构 也称“规划一目标”式结构,是在直线—职能式结构形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结构模式,它既保留了职

  能式组织的形式,又设立了按照项目划分的横向领导系统。

  事业部式领导结构 又称“M 型”结构或者多部门结构。由美国企业管理专家阿尔雷德·斯隆设计而出,故此也被称为“斯隆模型”,是一种 “大权独揽、小权分散”,“集中决策、分散经营”的组织结构形式,是集中领导下的分权

  管理模式。

  32.领导的层次与幅度

  (1)领导结构有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纵向结构形成领导的层次,横向结构形成领导的幅度。

  (2)一般来说,在同一个组织系统中,领导层次和领导幅度成反比关系。即在组织规模一定的情况下,较大的领导幅度意味着 较少的领导层次;反之,较小的领导幅度意味着较多的领导层次。

  (3)一般来说,影响领导层次和领导幅度之间关系的主要因素:工作任务的性质;工作内容的难易程度与近似程度;组织成员 素质水平;领导者能力状况;组织文化的凝聚力;领导信息系统和技术的先进程度。

  33. 领导者素质的特点

  综合性 孙子曾说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动态性 领导者的素质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层次性 诸葛亮把军事将领分为十夫之将、百夫之将、千夫之将、万夫之将、十万夫之将和天下之将。

  自致性 自致性是指领导者素质的自我养成。

  34. 领导者个体素质的基本内容

  (一)政治素质

  (1)政治素质是领导者的核心素质,政治素质在整个领导者素质系统中居首要和根本地位。

  (2)要点: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理性的民主政治自觉。

  (二)法律素质

  (三)能力素质

  (1)科学决策能力;(2)知人善任能力;(3)激励能力 ;(4)沟通能力;(5)创新能力;(6)危机管理能力。

  (四)道德素质

  (1)忠诚于国家和人民; (2)公正廉洁; (3)勤政尽职;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4)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5

  (五)知识素质

  (六)身心素质

  35.合理的领导集体素质结构的基本内容

  (1)梯次的年龄结构。(2)合理的知识结构。(3)互补的能力结构。(4)协调的气质结构。

  36.领导方法的特征

  (1)客观性

  (2)动态性 成功的领导者善于“随时而变,因俗而动”

  (3)条件性 “听起来头头是道,用起来满不对号”,领导方法的产生与使用要受一定条件的影响和制约。

  (4)目的性

  (5)时效性

  37.领导方法的重要意义

  (1)领导方法在领导活动中处于中介地位 毛泽东曾形象地把完成领导任务比喻为“过河”,强调为了顺利地“过河”必须解决好“桥”和“船”的问题。领导方法就是作为二种中介因素成为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桥梁和纽带。

  (2)科学的领导方法是提高领导绩效的推进器

  (3)科学的领导方法是现代领导的必备条件

  38.领导的思维方法

  辩证逻辑思维方法 (1)比较、抽象和概括的方法--辩证逻辑思维的初级方法,也可以叫概念形成法。毛泽东把它概括为四 个字:实事求是。

  (2)分析综合和归纳演绎的方法。分析与综合是把握局部与全局的辩证关系的思维方法。归纳演绎法是 把握事物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的思维方法。

  (3)抽象与具体、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马克思首创的辩证逻辑思维的高级方法,也可称为理论应

  用法。

  系统性思维方法 (1)整体性思维 系统的整体功能发挥不好,就会出现“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尴尬局面。

  (2)结构性思维

  (3)动态性思维

  战略性思维方法 特征:预见性、长远性、综合性、全局性。

  创造性思维方法 特征:独特性、求异性、灵活性、敏捷性、突发性、跳跃性、综合性、联动性。 原理:陌生原理、逆向原理、聚焦原理、综合原理。

  举要:①发挥个人的直觉、灵感与想象力,进行创造性思维。

  ②激发集体智慧进行创造性思维。(头脑风暴法,简称“BS”法)

  ③信息交合法。

  39.领导授权的界定与类型

  (1)根据授权的具体内容,可以划分为刚性授权,弹性授权、惰性授权和模糊授权。

  刚性授权 领导者对所授权力的大小、范围,时限,所托付事务完成的要则等均有明确的规定与要求,被授权者必须严格遵

  守、照章行事,不得随意自主处置的授权方式

  弹性授权 领导者在授权时对下属只指示一个大纲或轮廓,使被授权者拥有着较大的自主权,可以对完成所托事情的具体方

  法等进行自主确定,随机处置。

  惰性授权 领导者把不必要亲自处理的繁杂而琐碎的事务,或者是领导者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处理的一些技术性事务交由下属

  去处理的授权形式。

  模糊授权 这种授权方式与弹性授权有些相似,只是授予被授权者的权力限度和权力大小比较模糊,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

  (2)根据授权行为的形式,可分为口头授权与书面授权、个人授权与集体授权、长期授权与短期授权、逐级授权与越级授权。

  40.领导者的表扬与批评艺术

  (1)表扬奖励的技巧:第一,表扬的内容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第二,表扬的态度要诚恳热情、发自内心。第三,表扬的时 机要注重时效性。第四,表扬的方式要不断变化。第五,表扬的过程要注意整体效果。第六,表扬的手段要坚持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而且要配合得当,不可偏废。

  (2)批评惩处的技巧:第一,客观具体。第二,掌握尺度。第三,把握时机。第四,区别对待。第五,就事论事。第六,掌握 火候。第七,范围适当。第八,先扬后抑。第九,允许申辩。第十,勉励前进。

  6

  41.开会必须遵循的原则

  超前性原则 会前准备工作很重要,开会前要明确会议目的,确定议题、程序和开会的方式方法,选定出席人员;确定会议的

  时间、地点。要把会议目的、议题、要求事先通知参加者,便于与会者提前做好准备。

  有效性原则 会议期间要提高效率,保持言简意明的作风,力争用最短的时间解决问题;会议要讲究效果,会中有议,议而有

  决,真正达到会议目的。

  善后性原则 议后有决,决而有行,行要有果,结果反馈,检查落实,使会议产生较长期的影响。

  42.领导作风的本质

  领导作风的本质是领导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就是共产党的党性原则和立党宗旨的体现,是 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者的世界观的重要体现。

  43.领导绩效的特点

  客观性 客观性主要指绩效形成的过程和产生的结果是客观的,并往往以特定的物质或精神成果的形式表现出来。

  综合性 综合性主要指影响绩效因素的多样性,领导绩效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动态性 即工作绩效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发展变化。

  具体性 指一定的绩效总是在特定时间及特定的条件下产生的,并且绩效及其考评受到特定因素及各种具体条件的制约。

  公共性 指领导绩效本质上是实现公共利益、达成组织目标的程度,它是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共同努力的结果。

  基础性 基础性是就领导绩效价值的重要性而言的,领导绩效不仅对领导者个人,而且对组织、对一个地区都具有深远和广泛

  的影响,它是领导者生涯变迁和组织发展的基础。

  继承性 指任何领导绩效的产生和创造,都离不开前人的工作基础和积累,同时,任何领导者的工作绩效,在客观上又都为后

  人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基础、创造一定的条件。

  44.领导绩效的基本内容

  (1)用人绩效

  (2)决策绩效

  (3)办事绩效

  (4)时间绩效

  (5)整体贡献绩效 整体贡献绩效的高低是衡量领导绩效的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尺度。

  45.领导绩效考评的类型

  根据领导层次的不同划分 高层领导绩效考评、中层领导绩效考评和基层领导绩效考评,以及各个层次内正职领导绩效考评与

  副职领导绩效考评。

  根据考评主体的不同划分 上级考评、同级考评、下级考评、职能机构考评、自我考评、群众考评、专家考评等。

  根据考评时间不同划分 日常考评、年中考评、年终考评、阶段考评、任中考评、届满考评,或者定期考评、临时考评等。

  根据考评对象工作性质的

  不同划分 党务领导绩效考评、立法领导绩效考评、司法领导绩效考评、行政领导绩效考评、企业领导绩效考

  评、事业单位领导绩效考评、社团领导绩效考评等。

  根据考评的方式不同划分 定性考评、定量考评 。

  根据考评的目的不同划分 诊断性考评、鉴定性考评、评价性考评、监督性考评。

  46.领导者个体绩效的考评内容

  德的考评 主要指对领导者道德品质的考察评估,主要包括政治素质、领导作风、职业道德方面。

  能的考评 主要指对领导着的业务技能、领导水平、工作效率等方面的考察评估。

  勤的考评 主要指对领导者的事业心和工作态度的考察评估,包括工作动机、进取精神、责任意识、履职状态等。

  绩的考评 主要指对领导者工作业绩的考察评估,是领导绩效考评中的最重要的一项内容。

  廉的考评 主要指对领导者规范用权、廉洁奉公情况所进行的考察评估。

  47.领导绩效考评的方法

  其主要内容包括基本的考评方法与具体的考评方法。

  (一)领导绩效考评的基本方法:

  (1)领导考评与群众评议相结合。(2)平时考评与定期考评相结合。(3)定性考评与定量考评相结合。

  (二)领导绩效考评的具体方法:

  (1)调查研究法。(2)民意测试法。(3)目标对照法。(4)比较考评法。(5)专家考评法。(6)统计分析法。(7)自我述职 法。(8)模拟考评法。

  7

  二、文字题(简答、论述、案例分析)

  1.领导者的特征

  (1)拥有职权。(2)负有责任。(3)提供服务。(4)富于创新。(5)多重角色。

  2.领导者的地位与作用

  领导活动的主体只能是领导者,领导活动的主客体关系只能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1)首先,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居于中心地位。

  (2)其次,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起发动作用。

  (3)再次,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起统率作用。

  3.被领导者的地位与作用

  被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并发挥者基础作用。

  (1)被领导者是领导者的对应面。

  (2)被领导者起着产生与选择领导者的根本作用。

  (3)被领导者对领导者效能起决定作用。

  4.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正确处理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领导科学的基本问题。从性质上说,二者的关系也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

  (1)相互信任的关系;(2)相互促进的关系:(3)相互支持的关系;(4)相互转化的关系:(5)相互监督的关系。

  5.领导职能在领导活动中的地位

  (1)领导职能是确定合理的组织机构、实现领导科学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2)领导职能是领导活动科学化的依据。

  (3)领导职能的实现情况是检验领导活动结果的依据。

  6.领导的一般职能

  领导的一般职能包括:引导;指挥;组织;协调;监督;教育。

  (1)引导

  领导的具体任务就是为群众引路和导航,为此就要正确地规划目标、提出任务和制定实现任务的方法。这是领导者最基本的职 能。正确地规划目标是引导的核心。正确地提出任务是实现领导的中心环节。科学地制定领导方法是引导的重要内容。

  (2)指挥

  指挥就是运用组织权责,发挥领导权威,推动下属为实现既定规划目标任务而努力。这是领导者权力的突出表现。指挥一般可 采取命令、说服、示范等三种方式。

  命令以强制性为后盾,是一种具有明显约束力的指挥方式,也是一种最常见的指挥方式。 指挥采取说服的方式,是指领导在布置任务时要能够晓之以理,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

  领导表扬先进,推广经验;以点带面,典型引路;身先士卒,为人表率等等,则属于示范的方式。领导的示范作用常常是无声 的命令。

  (3)组织

  组织就是按照目标合理设置机构,建立体制,分配权力,使用人员等,这是实现领导任务的可靠保证。

  (4)协调

  协调就是领导者运用各种措施和手段,使其所领导的系统同外部环境之间以及系统内各部分和组成人员之间通过不断、及时的 调整,达到协调一致,相互配合,以便高效率地实现领导目标的行为。

  (5)监督

  监督,就是经常检查规划目标任务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确保任务的完成。

  (6)教育

  教育就是对广大群众进行宣传、动员、培养、训练,从各方面提高他们的素质,改正错误。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帮 助群众提高政治思想、科学文化、生产技能等方面的水平。一般可以将教育划分为政治思想教育和业务技术教育。

  7.当代领导的基本职能

  基本职能是贯穿于各种领导一般职能始终的职能。从总体上可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是科学决策;第二是选才用人;第三是思 想政治工作。

  (1)科学决策

  从一定意义上说,领导工作的过程,也就是制定和实施决策的过程,或者说“领导就是决策”。科学决策是领导活动的最基本的 职能。

  8

  (2)选才用人

  用人是领导者的一项重要工作。任何一项决策都需要具体的人来完成,这就关系到选用人才的问题。领导工作的成败在很大程 度上取决于用人的得失。

  (3)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也是贯穿领导活动始终的一项基本职能。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出主意”、“用好人”,这本身就是领导的基本职能进一步的体现。

  8.领导的总原则

  (1)党的基本路线原则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对这条路线的简明而准确的概括,一个中心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就是坚持四 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在我国的所有各项领导原则之中,这是必须首先坚持的最根本原则,也是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

  (2)实事求是原则

  (3)民主集中制原则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在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内容中各级组织都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 的制度,凡属重大问题,都要通过集体讨论后才能作出决定。

  (4)群众路线原则

  ①正确认识人民群众在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和创造者的观点。

  ②正确认识无产阶级领导者是人民群众和社会的公仆的本质,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服务的观点。

  ③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准则,树立一切为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

  ④正确认识人民群众是人类历史发展前进的真正动力,树立相信和依靠群众的观点。

  ⑤用正确的方法领导群众,最根本的是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9.领导者树立人本观念的基本要求

  (1)强化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2)坚定先人后事的立场。人是主体,先人后事;(3)坚持依靠关键人才的原则。要善于发现和依靠关键人才 ;(4)树立人尽其才的观念。人尽其才,各尽所能;(5)鼓励人才竞争的意识。激发潜能,消解惰性。;(6)倡导人文关怀。以人为本就是要提倡用善意和真诚处理人际关系。

  10.领导者树立改革创新观念的必要性和基本要求

  (一)必要性:

  第一,树立改革创新观念是实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第二,树立改革创新观念是应对时代变革的客观需要;

  第三,树立改革创新观念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 第四,树立改革创新观念是保证领导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二)基本要求:

  领导观念创新的根本要求是实事求是。

  (1)认识改革创新的性质和目的。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2)明确改革创新的价值和作用。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创新是发展的源泉。

  (3)坚定改革创新的立场和方向。明确改革为了谁和怎样改革等重大问题,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

  11.科学决策的含义、特点与标准

  含义:科学决策是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现代领导决策方式,是遵循科学的原则与程序,依靠科学的方法与技术进行的决策 活动。

  特点: 科学决策的特点,一是强调建立科学的决策体系,注重集体共同决策。二是强调决策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广泛运用科学的技术和方法。

  标准:具有准确的决策目标;决策的执行结果能够实现确定的目标;实现决策目标所付出的代价要小;决策执行后的副作用相 对较小。

  12.科学决策的原则

  (1)客观原则 客观原则是科学决策的首要原则。

  (2)信息原则 信息是决策的基础。

  (3)预测原则 科学的预测是科学决策的前提。

  (4)程序原则

  (5)可行原则

  (6)选优原则

  (7)“外脑”原则 现代决策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谋”与“断”的相对分离,由此出现了由各种专家组成的智囊团,它们成为领导决策不可缺少的“外脑”。现代决策就要充分发挥智囊团的“外脑”作用。

  9

  13.科学决策的程序

  (一)明确问题,确立目标 明确问题,确立目标是决策活动的起点,是决策过程的第一个步骤。

  (二)集思广益,拟订方案

  (三)分析评估,选择方案

  (四)实施方案,反馈修正 决策方案的实施,是决策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决策是行动的选择,行动是决策的执行。在实施阶段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编制实施方案,把决策具体化。明确具体措施、工作期限、责任范围、目标要求等内容。

  (2)组织实施力量。组织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为方案实施提供物质保障。

  (3)落实实施责任,建立严格的责任制。明确机构和人员的分工,合理授权,理清责任范围。

  (4)建立反馈系统,及时检查发现决策方案实施中的问题。

  14.人才的特点与类型:

  特点:(1)创造性; (2)历史进步性;(3)社会性;(4)专业性;(5)相对性。类型:

  (1)依据人才所从事的工作性质不同,将人才分为理论型人才和实践型人才。实践型人才是指从事生产实践、社会实践和科学 实验并在三大实践中作出一定贡献的人,如工程师、社会活动家等。理论型人才是指从事理论研究并对某一理论观点、体系有所创造和贡献的人,如思想家、科学家等。

  (2)依据人才自身素质的不同,将人才分为发现型人才和再现型人才。发现型人才是指那些善于发现尚未认识的规律、提出新 观点、想出新办法、作出新发明的人才。再现型人才是指那些善于用形象的手法将一定的理论、观点或社会现实表现出来的人才,如文学家、艺术家。

  (3)依据人才在社会活动中发挥的作用不同,将人才分为组织型人才和操作型人才。组织型人才是指那些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善于动员群众和组织群众的人才,如政党领袖、国务活动家、学校校长、医院院长等。操作型人才则是指那些具有相当业务能 力,在某一专业领域学有所长或善于从事某一方面工作的人才,如秘书、医生、工程师等。

  15.人才使用原则

  人才使用原则是领导者合理地任用和管理人才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这些原则主要包括:(1)量才用人、职能相称的原则(根据人才能力的大小,给予适当的职位);(2)扬长避短、各尽所能的原则(用人如器,各取所长);(3)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4)合理搭配、整体效能的原则;(5)五湖四海、宽以容才的原则(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广开进贤之路,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等各方面。人才吸引过来);(6)合理流动、适才适所的原则(违背原则的做法:“关在笼子里闲着不放”、 “不让外人来抢饭碗”);(7)爱护人才、关心帮助的原则;(8)重视培养、用养结合的原则(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16.人才使用制度

  (一)任免制度与培养制度;

  (1)选任制是在选举制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任用人才的制度。它是依照法律程序,通过群众或群众代表投票表决选拔人才并加以 任用的一种制度。它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一种民主形式。选举时一般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既可实行差额选举,也可实行等额选举。

  (2)委任制,又称任命制,是指有任免权的领导机关或领导者按照人事管理权限对人才授予一定职位的一种制度。按照我国目 前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国家公务员职务的任免方式之一是委任制。

  委任制度的基本原则是:①先考察后任命的原则;②工作需要与个人专业特长相结合的原则;③集体讨论决定的原则;④严格 审批程序的原则。

  (3)聘任制是指用人单位运用合同形式对通过考试考核招聘的人才予以任用的一种制度。

  (4)培训的方式主要有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在职培训又可以分为脱产培训、半脱产培训和业余培训三种。脱产培训是指在任 职后抽出一段较长的时间(如半年至两年)暂时离岗,去专门接受教育或训练的一种方式。

  (二)考核制度与奖惩制度;

  (1)考核内容:德、能、勤、绩、廉。

  (2)奖励的方式主要有荣誉奖励、物质奖励和晋升奖励。具体做法有:记功,发给奖状、奖章,发给奖品、奖金,升级,提薪, 通令嘉奖等。奖励的基本原则是以精神奖励为主,并把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结合起来。

  (三)交流制度与回避制度;

  (四)职务升降制度与辞职制度;

  (五)任期制度与退休制度;

  任期制度是指在领导机关或企事业单位中,某些职位的工作人员,在职工作的时间有一定限制,任期届满后其职务、职权、职 责自然取消。它是“终身制”的对称。

  17.思想政治工作对领导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思想政治工作是领导者在领导工作中用以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调动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的一种重要手段;

  (二)思想政治工作是领导过程中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既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也是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10

  (1)为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指明正确的政治方向,保证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2)提高群众的思想认识水平,并自觉按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办事。

  (3)改善领导与群众、群众与群众关系,为搞好各项工作创造良好人际关系前提。

  18.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

  (一)理论教育

  (1)领导者对被领导者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居于整个思想政治工作的首位。

  (2)理论教育的目标: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的过程中,应注意对他们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 教育,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二)政治教育

  内容: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与方针政策的教育、形势和任务教育、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

  (三)公民素质教育

  (1)从思想政治工作的角度看,公民素质教育主要是指理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是应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社会主义道德是一种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 原则的新型道德体系。

  (3)法制教育

  意义: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任务,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 人民的共同愿望。

  要求:一是树立民主和法制的观念;二是划清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同资本主义民主与法制的界限;三是明确民主和法制的辩证 统一关系;四是充分认识学法、守法、用法的重要性。

  19.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理论是从实践中产生的,是对客观实际的认识;理论可以指导人们的实践,引导人们正确的把握和 改造客观实际;理论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并在实践中得到发展,而实践则是人们对客观实际改造的过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去教育群众,引导群众,解答群众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以解决群众的思想问题。

  (2)结合业务工作一道做的原则。明确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树立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业务工作上去的 正确观点。领导者既要重视和关心业务工作,又要重视和关心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要结合着经济工作一道去做,不能“两层皮”。

  (3)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思想问题主要是由实际问题引起的,要想解决问题就要把两者结合起来。

  (4)表扬与批评相结合的原则。运用各种方法鼓舞士气,要善于批评敢于批评,正确处理好表扬与批评的关系。

  (5)精神鼓励与物资鼓励相结合的原则。在强调物质鼓励手段重要性的同时,要更加有力的结合精神鼓励,不能夸大物质鼓励 的作用。

  (6)言传与身教相结合的原则。要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威望,就必须克服党政机关的腐败之风,靠自己的模范行为带动群众, 在群众中作有威信的人。

  (7)循循善诱、循序渐进的原则。循循善诱、循序渐进的原则是人类认识规律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反映,是思想政治工作科学 性的表现之一。

  (8)思想政治教育和加强行政管理、严格组织纪律相结合的原则。在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仅仅强调思想教育还是不够的。必 须把思想教育和加强行政管理、严格组织纪律结合起来,这对于巩固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果能起到保证的作用。

  20.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一)说理教育法

  领导者应晓之以理,以理服人,使思想政治工作对象在道理上信服自己。

  (二)情感交流法

  情感交流法就是指领导者通过与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相互交流情感,以情感去感动对方,从而使对方转变思想的一种方法。其主 要特点在于:领导者应动之以情,用情感去征服思想政治工作对象,从而达到使其转变思想的目的。

  (三)个别引导法

  个别引导法,也可称为因材施教法,或称之为“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方法。其特点是:对象的个别性;方式与手段的针对性, 因人施教、因时施教、因地施教。

  (四)心理咨询法

  (五)榜样示范法

  (1)要培养和树立榜样。

  (2)要宣传榜样,组织工作对象向榜样学习。

  (3)应通过榜样的先进事迹报告会等具体形式,使思想政治工作多样化、形象化,增强模范人物和先进事迹对工作对象的感染 力,从而收到示范的更佳效果。

  (六)自我教育法 11

  21.领导体制的基本类型

  (一)集权制与分权制

  (1)根据领导系统中各层次领导机关与领导者职责权限的集中与分散程度,可以把领导体制分为集权制和分权制。

  (2)分权制的优缺点:

  优点:分级治事,分级负责,使下级机关和领导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能够因地因时制宜,增强应变能力,易于发挥下级的主动 性和积极性,使下级得到锻炼和增长才干;有利于上级领导减轻工作负担,提高效率,有利于防止官僚主义。

  缺点:容易出现各自为政、政令不一的情形,滋生地方主义、本位主义、分散主义等问题;协调难度比较大,不利于团体协作 精神的培养。

  (二)完整制与分离制

  根据领导系统中上级领导机关对下级的指挥控制式的不同,可以将领导体分为完整制和分离制。

  (三)“一长制”与委员会制

  (1)根据领导机关最高决策者人数的多少,可以把领导体制划分为“一长制”与委员会制。

  (2)所谓“一长制”又称首长制,也叫独任制,是指在一个组织的领导机关内部,其法定的最高决策权完全集中在—位领导者 身上的领导体制。

  (3)委员会制又称合议制,是指在一个组织的领导机关中,其法定的最高决策权交由两个以上主要领导者组成的委员会行使的 领导体制。

  (四)层级制与职能制

  (1)根据领导系统中各部门职责权限的性质和范围,可以把领导体制分为层级制和职能制。

  (2)层级制的优点是:权力集中,指挥统一,层次分明,职责明确,行动迅速。

  (3)职能制的优点在于:分工精细,专业性强,领导者能够各司其职,工作效率较高,有利于提高领导者的专业化水平。

  22.领导体制改革的原则

  (1)法治原则; (2)公正原则; (3)系统性原则; (4)效率性原则; (5)民主性原则。

  23.领导者素质的重要性

  (1)领导者素质是实施有效领导的基础。

  (2)领导者素质是领导力的基础。

  (3)领导者素质决定着领导绩效的高低。

  (4)领导者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

  24.提高领导者个体素质的基本途径

  (1)重视学习,在读书学习中提高;

  (2)注重实践,在社会实践中锻炼;

  (3)不断自省,在总结反省中完善;

  (4)健全制度,在制度规范中进步。

  25.运用领导方法的基本原则

  (1)目的性原则;要根据领导活动的任务和目的要求选择领导方法。

  (2)创造性原则;领导者确定目标并率领群众实现目标的过程,主要是一种不断创新、勇于开拓、锐意进取的生机勃勃的创造 性过程。

  (3)具体性原则;领导活动的层次性、具体性决定了领导方法的层次性、具体性。

  (4)高效性原则;运用领导方法必须遵循高效性原则,即领导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必须符合提高工作效率、改善领导效能的要求。

  26.基本领导方法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好调查研究

  (1)搞好调查研究,首先要提高认识,端正态度,转变作风。

  (2)掌握调查的方法。

  ①典型调查:“解剖麻雀”。

  优点:被调查的范围小,单位少,有代表性,容易深入。

  方法:择重选点法;择中选点法;择优选点法;划类选点法。

  ②抽样调查:比较适合于个体数量不大、个体之间差异较小的对象。

  运用抽样调查法,必须遵循随机原则,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具体方法包括简单随机取样、类型抽样、等距抽样、整群抽样。

  ③普遍调查:全国人口普查、全国工业普查等。

  ④民意测验。具体方法主要是发放问卷,包括开放式和封闭式问卷,有时也借助于网络调查。

  (3)掌握研究的方法

  (二)按辩证法的全面性要求办事

  (1)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去观察和处理问题。

  12

  (2)坚持“两点论”,学会“两手抓”和“两条腿”走路。

  (3)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善于看到主流,抓住重点。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确理解和处理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三)坚持群众路线

  (1)从群众中来:集群众意见为领导意见。

  (2)到群众中去:化领导意见为群众实践。

  (3)一切为了群众:实现领导与群众相结合。

  (4)一切依靠群众:科学地组织群众。

  27.领导艺术的特征

  (1)经验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2)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3)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4)规范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5)明晰性与模糊性的统一。

  28.领导者的接待艺术

  (一)明确接待的工作环节和礼仪基本要求。

  (二)掌握接待中的沟通技巧。

  (1)领导者要有接待的风度.

  (2)领导者要善于运用倾听的技巧。

  第一、鼓励的方式。用微笑、目光、赞赏等表示鼓励。 第二、理解的方式。用认同对方的观点来表达理解。

  第三、反驳或沉默的方式。适当地使用反驳或沉默,可以回应谈话。 第四、概括的方式。用总结归纳进行概括性回应。

  (3)掌握说服人的办法。

  说服的技巧:①用高尚的动机来激励;②用热忱的感情来感化;③通过交换信息促其转变;④激发对方急切的意愿;⑤提高对方的“期望心理”;⑥将批评变成关怀,用间接方式去说服;⑦掌握对方的心理特征,创造良好的交谈环境和氛围等。

  29.正副职合作的艺术

  正职与副职是领导班子中的基本角色,二者关系的协调是领导活动中非常重要的问题。

  (1)正副职关系的定位。从组织上说,二者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从工作上说,二者是分工与合作,协助与被协助的关系; 从程序上说,二者是集中和民主的关系。

  (2)当好正职的艺术。当好正职的角色规范应该是:统揽不包揽,善谈不空谈,敢断不武断,大度不失度。

  (3)当好副职的艺术。副职是领导班子中正职领导者的助手,当好副职的角色规范应该是:会揽事不揽权,会谋事不谋虚,会 干事不误事,敢为不乱为。

  总之正职与副职要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协调。

  30.领导者运筹时间的艺术

  (1)集中时间的艺术。

  (2)扩大时间容量的艺术。基本方法:织网法、压缩法。

  (3)优化时间利用的艺术。一是优化总体安排,二是优化工作时间预测,三是优化工作程序,这种方法又叫“ABC 时间管理法” 或分类安排工作法。“ABC 时间管理法”由美国管理专家艾伦·莱金提出。具体做法就是把一天需要处理而又肯定无法处理完的事情按照轻重缓急分为 A、B、C 三类。A 类最重要,必须作的;B 类次之,是可以做的;C 类又次之,是可做可不做的。这样就可以保证领导者把时间精力集中在重大的任务上。

  (4)节约时间的艺术。

  ①制定工作计划,精心安排时间,做到有条不紊;②精简会议;③善于授权;④善于利用现代办公自动化技术。

  31.处理突发性事件的艺术

  (一)突发事件的特征

  第一,突发性。第二,不确定性。第三,危害性。第四,扩散性。第五,聚焦性。

  (二)处理突发事件的艺术

  ①敏锐洞察,迅速确认事件的性质。

  ②以人为本,全力救治伤亡人员

  ③主动出击,迅速控制事态,

  ④果断决策,控制全局

  ⑤打破常规,创造性的化解危机

  ⑥加强沟通,主导舆论 13

  ⑦整合资源,协力行动

  ⑧重视善后处理,力戒重蹈覆辙。

  32.提高领导艺术水平的途径

  (一)恪尽职守,保持领导艺术的先进性领导艺术与政客权术的本质区别:

  (1)目的不同。领导艺术是为了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是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服务的;政客权术是为个人和小集团谋取私利, 争夺权力,服从个人的私欲和目的。

  (2)表现形式不同。领导艺术表现为真、善、美,政客权术表现为假、恶、丑。领导艺术的真、善、美体现为真理性、科学性、 正义性;政客权术的假、恶、丑,主要是指政客权术违背人民的利益和时代的进步,是一种玩弄权术、欺上瞒下、阳奉阴违、虚伪狡诈的不端行为。

  (3)作用不同。领导艺术不仅有助于领导绩效的提高,有助于领导目标的实现,而且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利于人类的 福祉:政客权术则是腐蚀剂,破坏团结,败坏风气,危害社会,泯灭正义,丧失人心。

  (4)发展趋势不同。领导艺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和提高,拥有美好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运用现代技术,提高领导艺术的科学性

  (三)加强素质修养,增强领导艺术的创造性

  (四)总结实践经验,把握领导艺术的规律性

  33.领导作风的含义与特点

  含义:领导作风是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贯的态度和言行,是领导者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反映,也是领导 者的综合素质的外在显现或流露。

  特点:

  (1)从属性。从属于领导者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外在性。表现为领导者一贯的态度和言行。

  (3)时代性。体现为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

  (4)行业性。具有明显的行业色彩。

  (5)稳定性。体现在领导风格的一贯性、形成的长期性、与领导者内在素质的一致性。

  34.领导作风的意义

  (1)是实现领导性质的根本保证;

  (2)是领导影响力的重要体现;

  (3)是影响人民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要因素;

  (4)是优化党风和社会风气的关键环节。

  35.领导作风的基本内容

  (一)思想作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解放思想,即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致力于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江泽民曾经指出:“所谓解放思想,就是要勇于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的束缚,善于从实际出发,努力去开 拓进取。”

  (二)学习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良好的学风主要包括勤于学习、刻苦钻研、独立思考、学以致用等,核心是理论联系实际。

  (三)工作作风:密切联系人民群众 要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就要努力做到:

  (1)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

  (2)保持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3)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态度。

  (4)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

  (5)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6)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领导者在对待下属方面要:

  (1)宽容友善,豁达大度;

  (2)任人为贤,充分信任;

  (3)公平待人,秉公办事;

  (4)热情支持,无私帮助;

  (5)用心培养,科学指导;

  14 (6)严格要求,赏罚分明;

  (7)亲近“贤臣”,远离“小人”。

  (四)组织作风:坚持和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社会主义领导者的组织作风首先体现在坚持和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

  (1)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的关系问题。

  (2)各级领导干部加强集体领导问题。

  (3)加强组织纪律问题。

  (4)健全并执行好组织规章制度问题。

  (5)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问题。

  (6)正确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问题。

  (五)生活作风:廉洁奉公,艰苦奋斗

  36.不良领导作风的主要表现

  (一)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作风

  教条主义也称为本本主义,是把理论当教义、视书本为圣经的思想作风,其中一种表现是视理论为教条,只唯书,不唯实,夸 大理性作用,轻视感性经验。

  经验主义是主观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把局部的、狭隘的经验看做是普遍真理,只相信局部的直接经验,轻视理论的指导作 用。

  (二)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作风

  (1)官僚主义

  含义:官僚主义是一种常见的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衙门式的不良作风,是一种长期存在的、复杂的历史现象。官僚主义作风, 要害是脱离群众、当官做老爷。

  表现:官僚主义危害极大,主要表现是:无所用心,养尊处优;高高在上,脱离群众;作威作福,欺压群众;主观武断,滥用权 力;专横跋扈,唯我独尊;压制民主,打击报复;遇事推诿,欺上瞒下;不守信用,不负责任;以权谋私,营私舞弊等。进一步归纳起来说,家长作风、特权作风、命令主义作风、事务主义作风、文牍主家作风等都是其典型的表现形式。

  根源:官僚主义作风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国封建社会形成的“官本位”意识。所谓“官本位”,就是“以官为本”,一切为了做官,有了官位就什么东西都有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2)形式主义作风,要害是只图虚名,不务实效。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各级领导者要充分认识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危害,自觉刹住这两股歪风。

  (三)宗派主义作风

  (四)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作风

  这是领导者不良作风在生活作风上的主要表现。

  37.领导绩效考评的意义

  (1)领导绩效考评有助于明确领导行动的正确导向;

  (2)领导绩效考评有利于强化对领导者及其活动的监督;

  (3)领导绩效考评有助于推动领导制度的创新;

  (4)领导绩效考评有助于改善领导作风;

  (5)领导绩效考评有助于提高领导者素质;

  (6)领导绩效考评有助于发现和培养人才;

  38.领导绩效考评的原则

  (一)客观公正原则

  (1)考评者要诚实正直,公正无私,严肃认真,尊重亊实,实事求是,不以偏概全。

  (2)考评程序要科学规范,考评标准要合理统一,考评方法要具体有效。

  (3)考评材料依据必须真实准确。

  (二)民主公开原则

  我国目前试行的民主评议、民意测验等考评方法,是对民主公开原则的积极尝试。

  (三)全面系统原则

  (1)显绩考评与潜绩考评相结合。既要看直接的较明显的绩效,也要看间接的潜在的绩效。

  (2)政治与业务相结合。既要看政治立场、政治态度和思想作风,也要看业务水平和能力。

  (3)眼前和长远相结合。既要看眼前效益,又要看长远效益。

  (4)局部和全局相结合。既看局部的效果,也要看全局的影响。

  (5)主观和客观相结合。既看主观条件和自我评价,又看客观效果和群众评价。

  (6)目的和手段相结合。既看目标的实现程度,又看手段的正当性。

  (7)个体考评和集体考评相结合。

  (8)考评和奖惩相结合。考评结果与公平奖惩相一致。 15

  (四)注重实绩原则

  领导绩效考评必须坚持以实绩为主的原则,重点考评领导者实际工作的绩效,强调以结果为导向,树立“无功即是过”的观念。

  (五)科学规范原则

  需要从三个方面把握考评的效度:

  一是观念效度,即评价体系的设计是否有充分的理论依据;

  二是内容效度,即评价体系所测评的内容是否充分概括了领导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具备且客观存在的各种素质条件; 三是标准关联效度,即评价体系测评结果与另一评价结果的相关程度。

  三、简答题

  1. 领导认识的特征 ☆☆☆ (1301、1101)

  (1)原则性; (2)超前性;(3)综合性;(4)创造性;(5)系统性。

  2. 领导的特征 ☆

  (1)认识特征: ①原则性;②超前性;③综合性;④创造性; ⑤系统性。

  (2)实践特征: ①权威性;②依附性;③目标性;④组织性;⑤协调性;⑥超脱性; ⑦ 服务性

  3. 领导者的特征 ☆☆ (1604、1810)

  (1)拥有职权;(2)负有责任;(3)提供服务;(4)富于创新;(5)多重角色。 4. 被领导者的特征 ☆☆☆ (1704、0910)

  (1)服从性;(2)受动性;(3)对象性;(4)源泉性;(5)不担任领导职务或担任较低领导职务。

  5.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 ☆☆☆ (1504、1201)

  从性质上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受到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条件额制约。其关系主要是:(1)相互信任;(2)相互促进;(3)相互支持;(4)相互转化;(5)相互监督。

  6.被领导者正确对待上级领导的要点 ☆☆ (1710)

  (1)服从领导; (2)支持领导; (3)监督领导。

  7.被领导者的地位及作用 ☆☆ (1310)

  被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并发挥者基础作用。

  (1)被领导者是领导者的对应面。

  (2)被领导起着产生与选择领导者的根本作用。

  (3)被领导者对领导者效能起决定作用。8.领导科学的范围和特点 ☆

  (1)范围:

  ①领导本质的理论;②领导观念的理论;③领导职能的理论;④领导体制的理论;⑤领导者素质与修养的理论;⑥领导方法、艺术、作风的修养;⑦领导绩效考评的理论。

  (2)特点:

  综合性;应用性;社会历史性。

  9. 领导职能在领导活动中的地位 ☆☆☆ (1704、1410)

  (1)领导职能是确定合理的组织机构实现领导科学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2)领导职能是领导活动科学化的依据。

  (3)领导职能的实现情况是检验领导活动结果的依据。

  10. 领导的一般职能 ☆☆ (1210)

  (1)引导;领导者最基本的职能。正确地规划目标是引导的核心。正确地提出任务是实现领导的中心环节。科学地制定领导方法是引导的重要内容。

  (2)指挥;领导者权力的突出表现。一般可采取命令、说服、示范等三种方式。

  (3)组织;实现领导任务的可靠保证。

  (4)协调;协调就是领导者运用各种措施和手段,使领导系统内外部环境之间协调一致, 高效率地实现领导目标的行为。

  (5)监督;领导者的首要职责是制定标准。

  (6)教育;教育就是対广大群众进行宣传、动员、培养、训练,从各方面提高他们的素质, 改正错误。

  11. 领导的协调职能 ☆☆ (1510)

  (1)协调就是领导者运用各种措施和手段,使领导系统内外部环境之间协调一致,高效率地实现领导目标的行为。

  (2)领导协调的内容包括:领导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协调,各部门、各单位的协调,各项职能活动之间的协调,领导系统内外人际关系的协调。

  (3)领导协调的两种形式:一是通过积极的促进来达到新的平衡;二是通过严肃的纠正偏差来维护正常的秩序。

  12.当代领导的基本职能 ☆☆ (1110)

  (1)科学决策

  从一定意义上说,领导工作的过程,也就是制定和实施决策的过程,或者说“领导就是决策”。 科学决策是领导活动的最基本的职能。

  (2)选才用人

  用人是领导者的一项重要工作。任何一项决策都需要具体的人来完成,这就关系到选用人才 的问题。领导工作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人的得失。

  (3)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也是贯穿领导活动始终的一项基本职能。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出主意”、“用好人”,这本身就是领导的基本职能进一步的体现。

  13.领导工作中的群众路线原则 ☆☆ (1804、0901)

  (1)正确认识人民群众在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和创造者的观点。

  (2)正确认识无产阶级领导者是人民群众和社会的公仆的本质,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服务的观点。

  (3)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准则,树立一切为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

  (4)正确认识人民群众是人类历史发展前进的真正动力,树立相信和依靠群众的观点。

  (5)用正确的方法领导群众,最根本的是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14. 领导的总原则 ☆☆ (0801)

  (1)党的基本路线原则;这是在我国的各项领导原则中必须首先坚持的最根本的原则。

  (2)实事求是原则;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领导活动的规律,努力提高领导工作效能。

  (3)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

  (4)群众路线原则;

  15.现代领导观念的基本特征 ☆

  (1)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备坚定的、鲜明的政治立场;

  (2)既要继承优良传统,又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既要摒弃或改变那些已经过时的、错误的、落后的、腐朽的旧观念,又要树立符合时代需要的正确的、进步的新观念;

  (3)既要有中国的民族特色,立足本国与当前,又要面向世界与未来,适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任务的需要。

  16.领导者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念的基本要求 ☆☆ (1310)

  (1)对权力内容的正确认识。(2)对权力来源和性质的正确认识(3)对权力行使原则的正 确认识。 (4)对权责关系的正确认识。(5)对用权监督的正确认识。

  17.领导者树立改革创新观念的必要性 ☆☆☆ (1704、1201) (1)树立改革创新观念是实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2)树立改革创新观念是应对时代变革的客观需要;

  (3)树立改革创新观念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 (4)树立改革创新观念是保证领导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18. 领导者树立人本观念的基本要求 ☆☆☆ (1410、1110、1810)

  (1)强化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2)坚定先人后事的立场;

  (3)坚持依靠关键人才的原则 ;

  (4)树立人尽其才的观念;

  (5)鼓励人才竞争的意识;

  (6)倡导人文关怀。

  19.领导者树立科学的政绩观的基本要求 ☆☆ (1301)

  (1)明确什么是政绩。(2)明确为了谁创造政绩。(3)明确看待政绩的标准。(4)明确怎样创造政绩。

  20.领导观念在领导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

  领导观念影响和制约着领导工作的方向和水平,对领导活动的影响和作用主要体现为以下几 点:

  (1)领导观念指导领导者的思维活动,制约领导思维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2)领导观念决定领导行为和领导方式, 影响领导活动的成败。

  21.现代领导者应树立哪些新的领导观念 ☆

  (1)政治观念;(2)人本观念;(3)权力观念;(4)法治观念;

  (5)市场经济观念;(6)改革创新观念;(7)政绩观念。

  22.领导者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的基本要求 ☆

  (1)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努力奋斗。

  (2)要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坚定地站在工人阶级、人民大众的立场上,甘当人民公仆, 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真心实意为人民谋利益。

  (3)坚持正确的政治观点,自觉地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 自己的头脑,用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理论统领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全局。

  (4)坚持严肃的政治纪律,保持敏锐 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感性。

  23.领导者树立人本观念的必要性。☆

  (1)坚持以人为本是由领导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2)坚持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社会对领导者的本质要求;

  24.领导者树立法治观念的必要性 ☆

  (1)树立并增强法治观念是贯彻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

  (2)树立并增强法治观念是切实依法行政的首要条件。

  (3)树立并增强法治观念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必要条件。

  (4)树立并增强法治观念是保障人权的需要。

  25.领导者树立法治观念的基本要求 ☆☆ (1810)

  (1)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

  (2)自觉抵制特权思想,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3)自觉维护人民合法权益,树立人权保障的观念。

  (4)自觉坚持依法领导,树立依法用权的观念。

  26.领导者树立现代市场经济观念的基本要求 ☆

  (1)认清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必然性。

  (2)熟悉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了解市场经济自身无法 克服的缺陷。

  (3)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性。

  (4)明确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27. 决策的特征 ☆☆ (1101)

  ①针对性;②目的性;③实施性;④选择性;⑤优化性.

  28.决策在领导工作中的地位 ☆☆ (0910)

  (1)决策在领导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决策是领导者首要的基本职能。

  (2)决策是贯穿于领导过程始终的活动。

  (3)决策是领导者履行各项职能的基础。

  (4)决策的正确与否关系到领导事业的成败。

  (5)决策水平的高低是检验领导水平的一个主要标志。

  29.科学决策的原则 ☆

  (1)客观原则;(2)信息原则;(3)预测原则;(4)程序原则

  (5)可行原则;(6)选优原则;(7)“外脑”原则。 30. 科学决策的基本标准 ☆☆☆(1710、1704)

  (1)具有明确的决策目标。(2)决策的执行结果能够实现既定的目标。

  (3)实现决策目标所付出的代价最小。(4)决策执行后的副作用相对较小。

  31.对领导者决策的基本要求 ☆☆ (1404)

  (1)时效性;(2)民主性;(3)系统性;(4)合法性;(5)灵活性

  32.领导者

>> 点击阅读全文 <<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回复“押题”获取余下押题资料

上一篇:广东省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押题复习资料
下一篇:广东省自考00319行政组织理论押题复习资料

深圳自考网书籍购买地址

深圳自考交流群

扫码加入考生交流群

一起探讨自学考试